在企业经营过程中,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运作的核心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对于小企业而言,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,防范财务风险尤为重要。本文将针对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段进行剖析,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。
一、小企业常见的会计舞弊手段
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舞弊。这是会计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。例如,出纳人员利用企业空白支票、财务专用章、法人印鉴未予分离保管的弊端,私自开具支票,挪用公款;经费报销核算人员利用企业报销审批制度不严密,而将自己的个人消费票据随同有关业务支出一起报销入账等。
拉拢掌握与自己职责不相容的人员串通舞弊。例如,材料核算人员拉拢仓库保管人员侵吞材料;产成品核算人员勾结产成品仓库保管人员窃取产品;费用核算人员串通出纳人员虚列费用侵吞公款等。
隐匿或篡改凭证。例如,出纳人员隐匿收款单据侵吞公款,经费报销人员篡改单据多报费用私吞公款,企业为隐瞒收入而隐匿销货发票或开具“大头小尾”的发票等。
虚构业务。例如,企业为虚报利润而虚构收入,少计费用;为套取现金而虚构预借差旅费业务;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。
利用一些过渡性会计科目进行舞弊。例如,企业为调节利润而故意多记或少记“待摊费用”、“递延资产”、“预提费用”等科目金额;为隐瞒销售收入而将其列入“预收账款”科目长期挂账;为套取现金而利用应收应付等往来科目来回倒账等。
故意造成一些相关科目相应变动进行舞弊。例如,将“现金”和费用科目同幅度多记以侵吞现金等,这种舞弊极具隐蔽性,看起来很像偶然的笔误所致。
二、小企业管理者防范会计舞弊的建议
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。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,明确各岗位职责,确保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,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。
加强内部审计。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审计,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、合规性,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舞弊行为。
增强财务人员素质。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,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,使财务人员具备识别和防范会计舞弊的能力。
优化财务流程。简化财务流程,减少不必要的环节,降低财务风险。同时,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控,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。
加强企业文化建设。倡导诚信、廉洁的企业文化,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,从源头上遏制会计舞弊行为。
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,要充分认识会计舞弊的危害,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打击舞弊行为,确保企业财务稳健运行。